因應超高齡社會的挑戰,由經濟部產發署指導,工研院、台大智活在3月5日舉辦「價值主張工作坊」,正式揭開「高齡科技產業普惠加值與跨域合作推動計畫」的序幕,以設計創新輔導三階段,協助高齡科技企業精準對焦目標市場、強化產品定位,邁向落地應用。
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,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450萬,高齡人口掌握全台三分之二的財富。此外,2025年台灣高齡經濟規模將達3.6兆元,全球更達1.7兆美元。高齡科技產業如何打造健康不長照的高齡社會?將是驅動未來經濟發展之重要動力!
產業鮮少關注高齡者的需求
企業及新創紛紛投入高齡科技產品、服務及解決方案,然而,高齡科技的兆元商機,為何看得到卻摸不到?
台大智活中心策略長賴宏誌觀察,「高齡市場不是大眾市場,而是高度客製化的市場,不能看成一塊大餅。高齡者的需求和消費鮮少被產業關注!」
高齡市場的特性是具備「多元利害關係人」,包括使用者、消費者、政府、保險公司、公益團體等,高齡者不一定是付錢的買家。企業要服務的目標群眾,不只是服務單一高齡者,而是要服務一個家庭,甚至是家族。使得市場的服務範疇、定價、產品的訴求都複雜化,讓企業開發面臨重重挑戰。
高齡科技產業最常見的三大挑戰
高齡科技產業面臨客群不清楚、需求不理解、產品不到位、客戶不買單的問題,最常見的三大挑戰如下:
- 產品定位(Problem Fit):目標市場模糊或不合理、缺乏對高齡者之理解。
- 產品開發(Product Fit):缺乏試煉場域、產品設計不完善、技術不成熟。
- 市場開拓(Market Fit):高齡者消費態度保守、高齡者行為改變不易、法規未能跟上科技變革、長照福利與市場機制衝突、內需市場規模小、缺乏國際通路。
面對高齡市場,賴宏誌指出,「與其做一個讓大家無感的產品,不如做讓少數人愛不釋手的產品。」最終還是會回到:企業為何要做這些解決方案?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?」
賴宏誌強調,產品開發不應只是技術導向,而要從使用者需求出發,融入高齡使用者的生活場景。
創新心法:設計思考
「台大智活以創新的心法、手法,協助企業選對靶、打到靶!創新的第一步不是腦力激盪,而是先找問題,先找問題,再找答案。」賴宏誌說明,設計創新不只是設計,而是了解客戶的變動和需求,以設計思考重新定義問題,才能創造新的價值。
創新手法:設計創新輔導架構
賴宏誌說明經濟部產發署「高齡科技產業普惠加值與跨域合作推動計畫」的細節,特別鎖定為高齡市場提供科技解決方案之業者,協助企業逐步打磨價值主張,並進行市場驗證,提升產品競爭力。
台大智活從設計創新輔導架構聚焦SWOT分析中的「SO策略」,即「Strength」和「Opportunity」出發,透過以下三大階段輔導高齡科技業者,加速高齡科技產品、服務的落地應用:
第一、界定:舉辦「價值主張工作坊」,輔導企業重新定義價值主張與產品定位,界定獨特優勢。
第二、評估:超過20位跨域專家顧問,協助企業評定價值定位的適切度,尋找目標客群,探索潛在的市場機會。
第三、驗證:使用者經驗驗證與場域驗證,以目標用戶視角,探索使用者經驗,洞察用戶核心關鍵需求,找到產品服務迭代、優化的方向。
本次價值主張工作坊以參與式共創的形式進行,賴宏誌帶領企業運用「價值主張藍圖」工具,界定產品優勢與核心價值。台大智活研究團隊亦加入各企業小組,引導跨部門成員在實作中釐清定位,最終由企業進行簡報發表,促進跨業交流。
第二階段,企業將提交產品定位簡報,並由20多位跨域專家召開評估會議,協助企業找出市場灘頭堡。若通過評估,將進入第三階段,由台大智活研究員協助進行使用者經驗探索與場域驗證,推動高齡科技創新從概念走向落地應用。
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活動亮點或未來的高齡科技徵案計畫,請持續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