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成式AI(GenAI)技術的飛速發展,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滲透產業與日常生活。然而,如何將這些創新的應用,從概念發想(PoC)真正推向市場落地(PoB,商業驗證),並創造實質價值,成為業界共同面臨的關鍵課題。
台大智活中心主任劉佩玲5/22在COMPUTEX「Gen AI 翻轉世界:從製造到創造AI生成的產業未來」論壇發表專題演講,台大智活中心執行長陳俊杉主持「AI產品與服務如何 go to market?」座談,邀請數位發展部政務次長林宜敬、能率亞洲資本總經理游智元、智齡科技執行長康仕仲等產官學專家,共同探討GenAI創新的挑戰與市場落地策略。
產業變革 × 應用藍海:創新的價值要落地
劉佩玲以「GenAI創新與落地」為題指出,Gen AI進入快速變化的應用時代。不僅技術已能處理博士等級的科學問題,應用場景也從2024年以前以工作導向為主,迅速延伸至2025年的個人生活領域。
根據2025年紅杉資本的觀察,每次技術轉型所孕育的百億營收獨角獸,幾乎都誕生於「應用層」。而進入AI時代,基礎模型商像 OpenAI、Anthropic正積極向應用端擴張,但應用層仍是一片藍海,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。
以往的設計思考創新模型,從使用者需求、商業可行性、技術可行性三者交集找到甜蜜點,較能穩定找尋創新機會。劉佩玲強調,「GenAI創新的挑戰在於,面對技術、使用者需求、商業模式都在劇烈變動的動態環境,有沒有辦法敏捷因應這些變化,進而創造價值?」
GenAI創新中,僅是緊抓技術快速迭代,將帶來生存挑戰,更難找到合適的使用者與商業模式。劉佩玲以AI網站生成器Paige為例,2023年推出即吸引超過2萬名用戶,但OpenAI等大型公司提供了更強大、低成本的免費方案,Paige無法與之競爭,成立8個月就關閉。
劉佩玲指出,要找到真正可行的創新交集,關鍵是團隊能否快速調整,靈活應對需求、技術以及商業的動態改變。「GenAI新創若要突圍,必須從使用者需求出發,專注垂直場景或特定專業,敏捷開發,並解決具體、複雜且高價值的問題。」
分析2024 GenAI Stars前20強團隊的GenAI創新模式,都是由使用者需求出發,深耕特定領域,充分利用領域知識與專屬數據:
- 食品業法規繁雜,2023年食品產品標示錯誤與不實的罰單近3億,好食機以GenAI打造食安管理工具,協助微型業者快速檢索法規,生成合法文案,避免因標示不實而受罰。
-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為解決醫護人員日常超過50%時間耗費於文書與間接護理工作,開發無代碼臨床AI平台「醫點家」,串接病歷資料庫,讓醫師、護理、醫技與行政人員能自行建構流程自動化工具。
- 杰倫智能則針對機械製造業的轉型瓶頸與人才斷層問題,運用GenAI打造智能知識管理系統,協助企業活化專家知識、加速內部傳承。
劉佩玲點出GenAI創新面臨的兩大挑戰如下:
第一,AI應用開發的挑戰:包含使用需求掌握不足、產品定位模糊、AI技術快速演進、產品體驗不佳、法遵與資安門檻高、市場策略錯誤等問題。
第二,資源取得的挑戰:包括缺乏算力資源、資金不足、缺乏產業鏈結、缺乏測試場域與關鍵人脈。
劉佩玲指出,要加速GenAI團隊成功,需要政府、創投、公協會、學研與產業專家等創新支持圈,從產品力、技術力與商業力三面向同步強化,也需要資源鏈結,包括算力、募資、補助與市場鏈結。
專為生成式 AI 應用團隊設計的「GenAI Stars實戰加速計畫」,透過客製化深度輔導與多元資源鏈結,從品定位(Problem Fit)、產品開發(Solution Fit)到市場開拓(Market Fit),協助早期潛力新創、獲創投投資的成長型新創,及開發新AI產品的既有企業等不同成長階段的創新團隊,突破AI開發關卡、打磨解決方案、加速市場落地與規模成長。
從PoC驗證走向PoB驗證
陳俊杉邀請產官學重量級講者,在座談會中以多元視角分享AI產品從PoC驗證邁向PoB驗證所需的關鍵歷程,與談人普遍將此階段形容為必須跨越的「高牆」。
完成初步驗證後,團隊不僅需將早期使用者擴展為穩定客群,更需建立具擴張性的商業模式,並逐步從台灣市場走向國際。如何將技術成果轉化為可變現的商品,考驗團隊對市場的理解與將產品成功變現的能力。
五大政策工具助攻落地:從算力到資金一條龍
林宜敬次長表示,「數發部希望陪著AI創業者走完整條創業路,從算力的第一哩路,到上市前的最後一哩路,數發部都會想辦法幫忙。」並分享數發部以五大政策工具,支持AI創新產品從PoC到PoB:
- 算力支援:有AI概念時,可申請免費算力池資源,提供價值最高150萬台幣的免費GPU資源,讓團隊在創業初期驗證想法無後顧之憂,開始創業第一哩路。
- 資料開放:透過法規鬆綁,加速政府資料集釋出,支援AI模型訓練。
- 人才鏈結:與台大等教育機構合作,打通人才供需。
- 行銷曝光:辦理AI產業媒合會,協助新創對接潛在客戶,而非只依賴政府補助。
- 投資資金:鏈結國發基金百億AI投資方案,與民間創投共同發掘潛力AI新創。
加速創業不再單打獨鬥,以台灣市場為起點
康仕仲以創業七年的實戰經驗,指出新創團隊真正難以突破的是「PoC到PoB之間的死亡之牆」,即從免費試用者轉化為付費客戶,是AI產品商品化的關鍵門檻。他直言,「不要隨便上市產品,每個產品都得跨越PoB這個高牆,要找到願意付錢的客戶,而不只是試用的使用者。」
游智元則從創投角度呼籲團隊:「台灣新創開發產品都很厲害,但商品化是最難的環節,創投關心的是:你的產品誰要付錢?會付多少?能不能複製到更多市場?新創公司要花最多的時間去說服別人。」
創投投資的難題是有獲利的時間壓力,但台灣新創很難在5至7年內達到可獲利的出場,導致創投傾向投資較中後段的成熟新創。他建議,新創除了詢問投資之外,也可善用創投的資源,尋求加速商品化過程的機會,看創投已投資的企業中,是否有能驗證和互補合作產品的企業?
林宜敬補充,「作為創辦人,你必須自己想辦法讓自己成為一個很好的銷售員!」台灣市場很小,所以在創業的第一天就想辦法要賺錢,站穩腳步後就想辦法趕快出海,努力想辦法自己賺錢,不是一直在找新的資金。
康仕仲也表示,台灣雖然是小市場,卻是創業起步的好市場,因為使用者要求高,是最適合打磨AI產品的試煉場。能在台灣生存的產品,也具備出海競爭力。
邀請AI創新團隊加入 GenAI Stars 實戰行列
「2025 GenAI Stars實戰加速計畫」徵件中,截至6/24為止。針對不同階段的創新團隊,提供客製化的深度輔導與資源鏈結,包含技術開發、產品定位、法遵策略、市場鏈結與創投募資。
■【2025 GenAI Stars】線上徵件說明會時間:5月28日(三)14:00–15:00 報名連結:https://reurl.cc/K8DmNR
■【2025 GenAI Stars早鳥專屬活動】NVIDIA Omniverse Boot Camp時間:6月10日(二)13:00–17:00 報名連結:https://reurl.cc/bWx046
*照片提供:DIGITIMES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