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業設計創新流程是設計思考(design thinking)的架構,涵納深入了解課題、收斂課題、發展概念、實作、最後構想測試等步驟,實際操作的流程並非線性的過程,而是螺旋狀持續不斷循環與迭代。
隨著產品迭代,螺旋會逐漸內縮,表示探索的議題層面逐漸縮小,構想概念逐漸趨向具體化。
創新流程包括十個階段:0.課題訂立、1.課題探索、2. 課題收斂、3.價值主張、4.概念發展、5.原型製作、6.構想測試、7.學習/反思、8.方案改進、9.再次發展概念,並持續迭代,直到產品或服務生命週期結束。
前半段(階段0~4)強調深刻的了解課題,找到機會點後,再進入概念發展。後半段(階段 5~9)代表的是精實創業(lean startup)和敏捷開發(agile)的精神,強調透過持不斷的測試、反思,來優化或驗證先前發展的概念,以便快速迭代產品或服務。
外觀的四個象限:探索(Discover)、架構(Frame)、概念發展(Concept)、解法產出(Solution),表示創新流程運行時,所跨足的不同面向,由「探索」、「架構」到「概念發展」、「解法產出」是由抽象到具象化的過程;由「解法產出」再到「探索」,又是由具象化到抽象化的過程。
設計創新流程前五個階段請見上篇「一次看懂企業設計創新流程(上)課題探索、價值主張」,此篇介紹後半段(階段5~9)流程如下:
5.原型製作
目標:用低成本、簡單、快速的方式,以能夠達到目的為原則,實踐核心概念的產品/服務或商業模式。
原型製作是將前一階段選出的概念具體化呈現,可以是紙模型、故事版或服務藍圖等。原型製作會經過多次迭代,尚未發展成產品的原型稱為「概念原型」,最終產出的第一版產品稱為「MVP(Minimum Viable Product,最小可行產品)」。
「概念原型」是尚未流通到市場的產品,用來初步驗證產品或服務是否有需求,或是製作「草模」,用精簡的方式初步模擬實際運作。因此,概念原型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雕刻產品細節,只需要掌握大方向,能夠清楚表達想法即可。
「原型」會不斷迭代,越後期的「原型」 功能會越來越完整,服務和功能的細緻度也會越來越高,用來模擬整體的體驗。
MVP則是流通到市場上的第一版產品,會以最少的成本打造產品或服務的核心內容,放到市場快速檢驗使用需求與商業可行性。MVP可以避免前期投入過多資源,最後卻發現產品無法符合市場需求,或是實際商業操作所需花費的基本資源過高。
6.構想測試
目標:測試概念的市場接受度或使用需求。
概念原型測試主要是讓使用者實際與概念模型互動,瞭解當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與疑慮,以及使用者對產品的看法與需求。
MVP測試除了蒐集與使用需求相關的質性數據之外,還包括商業相關的量化數據,包括用戶留存率、轉換率,上市成本分析等。
7.學習、反思
目標:萃取使用者經驗中的洞見,檢討產品。
蒐集使用者使用產品後給予的反饋,並分析使用數據,據以思考下階段產品、服務的修正方向。
8.方案改進
目標:依據前一階段的反思,決定下一階段產品、服務的改進方向。
如果概念假設正確,開發團隊可以持續優化產品,規劃產品、服務精進方案。如果概念假設錯誤,開發團隊則需重新調整產品、服務的策略方向,並盡快進行研發內容轉向(pivoting)。
9.再次發展概念
目標:根據前一階段提出的精進方案,發展更細緻的產品、服務概念,或依據轉向策略重新發展概念。
這個階段作法類似「步驟4.概念發展」。若是轉向策略的概念發展,需要再次召集專案利害關係人和決策長官進行概念篩選。若是精進方案的概念發展,開發團隊可直接進入細部概念篩選的工作。
透過企業設計創新流程螺旋狀十大階段,企業可運用不同的設計思考方法及工具,探索使用者需求、挖掘洞見、擬定符合企業商業策略的價值主張,再以精實創業、敏捷開發的做法,打造原型及MVP產品,不斷迭代測試,找到企業產品、服務的市場商機,推進企業創新突圍,抓緊下一個成長曲線。